虛雲老和尚生平

虛雲和尚弘法無數,強調禪淨融合,影響深遠。香港荃灣芙蓉山虛雲寺(原虛雲和尚紀念堂)成立於1963年,正是為紀念他而建,供奉其舍利塔及多尊佛像,傳承禪宗精神。


虛雲老和尚1840年7月29日出生在福建泉州,當時是清朝道光年間。虛雲小時候不愛吃肉,喜歡看佛經,不像其他孩子喜歡讀四書五經,爸爸對此很不高興,常常責罵他。1850年,爸爸被調回泉州,虛雲的奶奶周氏去世,爸爸在家守喪。1852年,虛雲跟爸爸回湖南湘鄉安葬媽媽的靈柩,路上看到佛教的東西,覺得特別有意思,開始對佛法感興趣。

虛雲小時候就對當官、做生意沒興趣,總想出家當和尚。他跟爸爸去廣東、福建做生意時,偷偷讀佛經,心裡更想離開家。爸爸看他這樣,幫他安排了兩門親事,娶了田氏和譚氏兩個妻子,但虛雲對結婚一點興趣都沒有,只是跟她們講佛法,說服她們也相信佛教。這段時間讓他下定決心要出家,雖然家裡很有錢,但他只想追求佛法的真理。

1858年,19歲的虛雲終於下定決心,偷偷和堂弟富國一起跑到福州鼓山湧泉寺,拜常開和尚為師,剃了頭髮,正式當和尚。1859年,他在妙蓮和尚那裡受了完整的戒律,法名叫古巖,又叫演徹,字德清。爸爸派人找他,堂弟跑去別處後失蹤了,虛雲躲在山洞裡,專心修行,不讓人找到。

在鼓山寺,他幹了很多粗活,比如挑水、種菜、幫廚房,什麼苦都吃,從不拿寺廟的錢,只吃一碗粥,體力卻很好。他覺得古代高僧都吃苦修行,於是辭掉工作,跑到山洞住了三年,吃松針、青草,喝山泉水,不跟人說話,專心打坐、參禪。他認為禪宗從達摩祖師傳到中國,光孝寺是禪宗的發源地,發願要修復它。這段時間,他非常嚴格要求自己,練就了堅強的意志。

1870年,他走到溫州,遇到一位禪師,指引他到天台山的龍泉庵,拜融鏡法師為師。融鏡教他參「拖死屍是誰」的話頭,讓他專心思考,還讓他學天台宗的教義,做很多寺務,得到老師的讚賞。這段經歷讓他學到禪宗和天台宗的知識,為以後修行打下基礎。

虛雲的修行很特別,他走遍了中國很多地方。1872年,他參訪國清寺學禪宗規矩,去方廣寺聽《法華經》,到雪竇寺聽《阿彌陀經》,還渡海到普陀山朝拜,住了整整一年,參觀很多寺廟。1876-1879年,他到寧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,報答父母的恩情,又到天童寺聽《楞嚴經》,還去了杭州的靈隱寺等聖地。1880-1882年,他到金山寺跟觀心和尚學禪,到揚州高旻寺拜朗輝和尚,禪修進步很快。他發願三步一拜去五臺山,從南京開始,經過蘇州、湖州,走到黃河邊時遇到大雪,凍傷了,幸好被一個叫文吉的乞丐救下,最後終於拜到五臺山,完成報恩的心願。

1884-1889年,他往西走,經過陝西終南山,住茅棚跟其他和尚一起修行,然後到四川太白山、漢中,再到峨嵋山金頂,還去了西藏拉薩,翻過喜馬拉雅山,朝拜印度五台山,甚至到南洋。他的腳步遍及很多地方,是近代高僧中最會旅行的。他的修行主要是參禪、念佛,還做很多苦行,專心思考禪宗的問題,想明白自己的本心。

1900年,義和團運動時,他想去陝西沒去成,回到北京又遇到八國聯軍戰亂,這些動盪讓他更想找清靜的地方修行。他隱居終南山、太白山,後來到雲南雞足山,開辦禪堂,教人修行。他看到很多老寺廟破舊了,就募款修復,比如南華寺、雲門寺,親自監督工程,修好後交給其他和尚管理,自己繼續去別處弘法。

民國初年,他幫忙振興佛教,1920年代開始修復雲門寺、南華寺等,讓禪宗的傳統「打七」重新流行。1930年代,他在上海玉佛寺辦水陸法會,吸引幾千人參加。

1930年,虛雲在鼓山寺當住持,計畫修光孝寺,存了兩萬元的錢,後來有位林居士捐了五萬元,但因為戰亂沒能完成。他轉而修南華寺和雲門寺。1934年,他開始修粵北的南華寺,花了十年完成;雲門寺花了九年,總共用了很多錢。他很守規矩,說不能隨便用寺廟的錢,堅持用募來的款項。

抗戰時,他躲到雲南,後來回廣東繼續弘法。1942年,他在重慶辦護國法會,見了政府官員,說佛教能讓社會更安定。戰後,他回雲居山修寺廟。1951年,他參加中國佛教協會的會議,支持新中國的佛教政策。

晚年他還是堅持修行,1959年,他在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帶禪七時生病,10月13日圓寂,活了120歲,當了101年和尚,受戒84年。臨終前,他告訴弟子要守戒律,繼續傳播禪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