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濟平長老生平

釋濟平長老(1930-2024),是中國近代佛教界的一位傑出高僧。他以堅毅的修行精神、重建寺院的貢獻以及弘揚禪宗與密法的慈悲事業聞名。長老一生跨越近一個世紀,歷經中國社會的動盪變革,卻始終以佛法為指引,普度眾生。他曾任香港荃灣芙蓉山虛雲和尚紀念堂(現虛雲寺)住持三十餘年,影響深遠。


釋濟平長老生於1930年農曆十一月十七(彌陀佛聖誕日),地點是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河下古鎮,當時正值民國時期。七歲時,濟平進入當地私塾讀書,學習傳統文化,展現聰慧天資。然而,他對世俗學問興趣不大,卻對佛教故事和寺廟氛圍充滿好奇,這為他日後出家埋下種子。

1940年,11歲的濟平在淮安東門觀音庵拜宏蓮法師為師,剃度出家,法名濟平。這是他佛法之路的開端。出家後,他在觀音庵學習基礎佛法,誦經、禮佛,培養虔誠心。青少年時期,他前往南京牛頭山獻花岩參學,深入研讀佛經,奠定佛學基礎。

1955年,25歲的濟平來到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,拜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為戒師,受具足戒,正式成為比丘,並承傳禪宗臨濟宗第四十七代法脈。這段經歷讓他與禪宗結下深厚因緣。次年(1956年),他拜海燈法師為根本上師,擔任其侍者,學習密宗穢跡金剛法及溈仰宗法脈。海燈法師以武僧聞名,但更注重佛學教理,濟平跟隨四年多,深入參悟禪宗與大乘經典,得到法師器重,成為溈仰宗傳人。他的修行風格融合禪宗的明心見性與密宗的持咒修行,展現多元法門特色。

1961年,31歲的濟平長老受海燈法師指點,隻身前往江西永修縣楊嶺山,住茅篷閉關,專心苦修,歷時二十年。這段時期正值中國社會動盪,他面臨許多困難,但憑藉堅強意志,進入深層禪定,化險為夷。他在楊嶺山以管竹林為名,保護並重建崇聖寺與苦慧寺,保留佛教道場。這段苦行經歷展現了他對佛法的執著與對寺院的守護精神。

1970年代尾,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復興,濟平長老結束閉關,下山參學,足跡遍及各地寺院。他深入研究經教,參與法會,與各地僧人交流,進一步精進修行。他擔任福州高蓋山妙峰寺住持,開始積極弘法,帶領信眾誦經、參禪,傳播佛法。

1985年12月,應香港佛教界邀請,濟平來到荃灣芙蓉山虛雲和尚紀念堂(後改名虛雲寺),擔任住持,長達三十餘年。他將禪宗與密法的修行理念帶入香港,定期舉辦法會,吸引眾多信眾參與。他的教導強調慈悲與智慧,鼓勵信眾放下執著,淨化心靈。

在香港期間,濟平長老專修穢跡金剛法與瑜伽焰口,為信眾解冤釋結,幫助他們消災祈福。他以身作則,生活簡樸,經常親自帶領誦經、禪修活動,深受信眾敬仰。他的慈悲與堅毅,讓虛雲寺成為香港重要的禪宗道場,傳承虛雲老和尚的法脈。

除了香港,濟平長老的弘法事業遍及多地。1995年,他榮膺四川江油市觀霧山極樂寺方丈;2002年,擔任四川江油市回龍寺住持;2005年,應江蘇淮安政府邀請,重修聞思禪寺並任住持。他每到一處,皆以重建寺院、弘揚佛法為己任,影響無數信眾。

晚年,濟平長老駐錫虛雲寺,繼續主持法會,指導弟子修行。他以95歲高齡仍保持清明,經常開示信眾要以慈悲心對待他人,修持佛法以淨化身心。

2024年3月26日(農曆二月十七),濟平長老於香港荃灣芙蓉山虛雲寺安詳示寂,世壽95歲,僧臘84年,戒臘69年。虛雲寺於3月27日至4月6日設靈,4月7日舉行追思大會,4月8日於大嶼山寶蓮寺舉行荼毗儀式。信眾齊聚念佛,祈願長老早登極樂,乘願再來。